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Insight企业透视,(https://xueqiu.com/8049806206/330205842)
一、尾随佣金定义与利益失衡
1. 核心概念界定
尾随佣金(Client Maintenance Fee)是基金公司为激励销售渠道持续服务投资者,从管理费中按比例支付给银行、券商及第三方平台的费用。其计算方式为:
尾随佣金=基金保有量×管理费率×分成比例
根据2020年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》,个人投资者产品尾佣上限为50%,非个人投资者为30%。
2. 利益分配失衡的根源
渠道垄断:相比基金公司,券商、银行等销售渠道处于强势地位,通过“代销1亿基金需承诺30亿交易量”等潜规则可获取募集资金的1.5%(按万五的30倍计算)作为分仓佣金收入,这1.5%的佣金直接在基金资产中扣除,须由基民额外承担;同时个人投资者产品尾佣上限为50%,尾佣在基金管理费中直接扣除,公募可用于投研的经费大为减少,这必然会降低公募的投研水平,从而间接损害基民利益;
议价权不对等:中小基金公司与外资机构(如贝莱德、路博迈)因品牌弱势,尾佣占比高达47%-49%;
历史积弊:2020年前无佣金披露要求,部分产品尾佣比例超80%。
二、投资者利益侵蚀的三重路径
1. 直接收益折损
投资者支付的1.5%管理费中,实际用于投资运作的为1.07%,剩余0.433%以尾随佣金形式支付给销售渠道。此外,基金运作还需从资产中扣除0.89%的其他费用(含交易佣金、销售服务费、托管费)。
以百亿基金为例, 年度双重损失:
管理费分食损失4330万元,吞噬净值增长14.9%;
其他运作费用8900万元,吞噬净值增长30.7%。
复利侵蚀:十年投资周期下,累计收益差距扩大至41.3%。
2. 投资行为扭曲
渠道推荐偏差:销售机构优先推荐高佣金产品,而非优质基金;
赎旧买新循环:券商、银行等销售渠道为获取新发基金佣金,诱导投资者赎回老基金购买新产品,增加交易摩擦成本。
3. 产品策略异化
高频交易倒逼:43只量化基金因渠道要求将换手率提升至3000%,导致最大回撤超20%;
风险收益失衡:银行系基金为规避赎回压力,实际权益仓位普遍低于契约约定,仓位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基金收益率大幅落后沪深300指数,长期持有收益只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,但却负担了年化2%以上的高昂费用。
三、监管困局与改革突破
1. 政策演进与执行漏洞
2020年分水岭:设定50%佣金上限,但跨境套利(如沪港深基金港股佣金率较A股高50%)、技术规避(DMA工具操纵换手率)等新违规形态涌现;
穿透式监管挑战:2024年区块链监控拦截28.59%异常佣金分配,但89%违规机构已通过智能合约伪装合规。
2. 系统性改革路径
费率透明化:强制披露“管理费-尾佣-收益”联动指标(借鉴欧盟PRIIPs规则);
渠道权力解构:天弘基金直销规模破8000亿(佣金成本降62%),;
投资者赋权:个人养老金账户对高换手率(>150%)基金取消税收优惠,倒逼产品转型。
四、全球镜鉴与未来展望
1. 美国401(k)计划启示
直销主导:58%资金直投基金公司,渠道成本仅0.45%(中国零售渠道达1.12%);
费率革命:先锋集团通过指数基金将渠道成本压缩至主动产品1/5,管理规模突破7万亿美元。
2. 中国改革时间窗
2024-2026关键期:证监会要求2024年底前完成尾佣比例差异化设置,被动产品目标尾佣占比≤15%;
结论
尾随佣金本质是资产管理价值链失衡的缩影,公募基金投资者需清醒认知:
费用识别:通过基金年报“客户维护费”项透视真实成本;
策略优化:优先选择直销占比>25%、换手率<150%的养老FOF;
权利觉醒:利用集体诉讼机制对异常佣金发起索赔。
正如美国证监会前主席杰伊·克莱顿所言:“费率透明是资管业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。”中国公募基金唯有打破“银行渠道-规模竞赛-基民买单”的畸形三角,才能真正走向“价值共生”的新纪元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不构成任何形式的专业建议(包括但不限于投资、法律、工程指导);作者不对信息的完整性、时效性、准确性作任何担保,读者应结合自身需求独立判断并核实信息。
#基金创作者激励# #基金定投# #基金今日话题# $贵州茅台(SH600519)$ $腾讯控股(00700)$$宁德时代(SZ300750)$